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德國人對科技的態度感覺就是「這麼近,那麼遠」。

不經不覺,在德國已經居住了一年多;朋友們都問我:「你這個宅男科技迷,在德國這個高科技國家,應該玩得不亦樂乎吧?」

的確,德國在科技生產上獨步全球,筆者住的小城,就有著名的半導體生產商英飛凌科技、寶馬一及三系的生產線,半小時車程就是 Audi的總部;德國政府致力於政府服務電子化,只要一個社會保障號碼就能縱橫各個不同部門,甚至沒帶保險卡也能看病。這地方理應是高科技的天下。

只是,被高科技項目圍繞着的德國民眾,卻沒被高科技產品「專政」過。相反,德國人對科技的態度,絕大部份都是若即若離的,感覺就是「這麼近,那麼遠」。
科技本為協助人類
不像香港,在這裏,就算如慕尼黑這般大城市,沒人會去通宵達旦的排隊買 iPhone 4S,最多小貓三四隻; iPhone 4S公佈翌日,人們對它也不比對拜仁慕尼黑的賽果的興趣高。年輕人情願把錢花在旅行,甚至周末狂熱,也不會花錢買平板電腦和 iPhone。人們日常用的電腦都不是最新款的,街上上網的人也不多。

記得最初到埗時,筆者夫婦兩個「港燦」,每次用餐,都愛以手機拍下菜式,再上傳 facebook和 twitter,我們的德國朋友都看儍了眼;後來見多了,見怪不怪,老沒好氣的調笑我們一句「拍過的菜好吃點的嗎?」。就算以社交媒體而言,也不見得德國人表現濃厚的興趣;能一星期上一次 facebook的,已經算了不起,更多的是連戶口也沒有。有人在 facebook上搞 Rave Party,結果騷亂收場,成為絕響。

筆者好奇,請教德國朋友,為何他們總是對科技產品提不起勁呢?朋友回答:「科技的誕生,是為了提高生活質素,協助人類;如果事事反以科技為先,人們從後追趕,那豈不是本末倒置嗎?」

的確,科技的研發旨在改善人類生活,通訊科技的目的,就是為拉近人類的距離,增進溝通。要知道朋友的近況,撥個電話問候一下,總比在社交媒體上「偷窺」他們的活動照更加有效;要了解世界,花錢去旅行總比上網看 YouTube更能看到更多。為了一部電話想盡辦法去通宵輪候,與其說是科技新人類,倒頭來更像被擺了一道的科技奴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